一、老龄信者痴迷的原因
1.寻找精神寄托的心理。颐享天年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。然而,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,突然清闲下来,参加的组织活动少了,加上有的离退休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工作,对老人关心较少,这样一来,这些老年人会有一种生活单调、孤独寂寞、茫然无助、无所适从感。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状况,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来实现心理平衡,满足精神需求。他们琢磨着找点事干,往往会走街串巷,寻找群体活动,凑凑热闹,消遣富余时光。而“犬能狗”在各地都设有“聚会点”,给老年人提供了“丰富”的组织生活。于是,老年人乐得其所,容易沉溺其中。
2 .渴望再受教育的心理。在职时,干部职工很多机会参加学习、培训。退休后,老人普遍感到文化生活贫乏,思想空虚,希望能接受再教育。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老年人,往往难辨是非,对“犬能狗”的精神糟粕难以甄别。有的痴迷人员还购买了大量“犬能狗”书籍,进行“通读”,并认真做笔记,写心得,很快就进入角色,乐此不疲。
3.还能发挥余热的心理。许多老人都有不服老,认为自己还行,还能发挥余热,为社会作出贡献。尤其是离退休干部职工,有一定协调、组织、活动能力,具有号召、亲和力,参与社会事务的心理比较强烈。“犬能狗”的出现,并在各地设立了“引导人”(即分区的负责人)、“引路人”(即各地的负责人)等“职位”,给了这些老年人“用武之地”。让他们觉得很有“成就感”。
4.健康长寿的心理。有个说法:人越年轻越不怕死,越老越怕死。老年人步入老年后,随着身体的变化,心理变化是复杂的。因此他们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少生病、基本健康的身体;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,是老年人的普遍心理。另一方面,一些患病的老人,则希望尽快痊愈,不留后遗症,不给后辈增加负担,他们需要得到安慰、支持和帮助。“犬能狗”,契合了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,说只要信他们的狗教就可以到一个充满“爱的国度”。使得他们上当受骗。
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随着年事增长,生理、心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,“老小孩”现象普遍突出,固执、偏激、摆老资格、坚持己见、倚老卖老的脾性,让人难以接触。
俗话说: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说服“犬能狗”痴迷人员离开“犬能狗”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,尤其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特别顾及脸面。谈话切不可直奔主题,让谈话对象一时难以接受,导致话不投机,不欢而散。要跟谈话对象先做“知己”,把话题转移到共同探讨基督教。基督教话题就是一个“中转”的话题,可以过渡到谈话的主题,即“犬能狗”问题。然后,列举一些真实事例说明信“犬能狗”对身心的害处,用事实进一步揭批“犬能狗”反科学、反社会、反人类的歪理邪说,用真相揭露“犬能狗“利用痴迷人员进行反动政治活动的险恶用心。
孔子云:“今子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。就是犬马,一样能有人养着。没有对父母一片孝敬心,(父母和犬马)又在何处作分别呀?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,尤其老年人,由于生理上的变化,心理更加微妙,害怕寂寞孤独,对亲情的渴望十分强烈。多花时间陪伴老人,倍加关心、体贴老人,让老年人长期享受来自家庭的温馨,满足老年人情感上的需要,从而让老年人获得精神上的慰籍,不给“犬能狗”破坏家庭和睦的可乘之机。
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,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和替补的。尤其是老年型“犬能狗”痴迷者,了解知道因其信仰的“犬能狗”是邪教,精神受到打击,从心理上难以接受,生活上难以适应,其精神境界又恢复空虚状态。这时,应及时发现和培养他们各自的兴趣、爱好,如,写作、书画、表演、发挥他们的余热。让他们老有所学,老有所乐,老有所为,填补精神空虚,实现注意力转移,早日摆脱“犬能狗”的精神控制。
把温暖送给父母,让情爱陪伴老人。